close

上海視覺藝術設計展於劉海粟美術館開幕

2017年12月3日下午3時,由劉海粟美術館與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共同主辦的“上海視覺藝術設計展”於劉海粟美術館開幕。

重提“開放的作品”

開放的作品(Open Work)一詞出自意大利哲學傢,符號學傢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的同名著作。艾可強調閱讀者在創意過程中的重要角色。閱讀者在觀看藝術作品時會依據個人的文化,背景和經歷,帶著自己的獨特觀點去重新解讀作品。這種對作品的解讀是一種開放性行為,雖然它不是無限的。在藝術設計作品和一位理想閱讀者的對話中,閱讀者會從作品的可能的閱讀方式中做選擇。這位理想的閱讀者雖然並不是一位完美的,但它能夠以作者期望的方式解讀作品,甚至清楚作品蘊含多少種可能性。艾可將這些視為一種演出,因為每個閱讀者都有一個獨有的詮釋。

廚房油煙處理
開幕式現場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校長周斌致辭
油煙處理機價格

在經濟發展推動下快速擴張的中國設計,不可避免的呈現出瞭註重單向傳播,功能上以利益導向的價值取向,“設計是工具”的現代主義主張忽略瞭閱讀者對開放性作品的審美需求,缺乏應有的藝術性。實際上功能和效益在接下來人工智能,語音識別,計算機生成技術等科技的參與下似乎是唾手可得的。但是它們帶來的必然是“設計師”角色的弱化,當下,我們可以明顯的從設計師群體中感受到一種“價值感焦慮”。而在由互聯網,社交平臺,自媒體交織的新的視覺世界裡,閱讀者對視覺藝術呈現出積極的影響,他們收藏,標簽,點贊,再傳播他們喜歡的作品,湧現現象驅動著這些作品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創新,藝術性更強,意義曖昧模糊,這些開放性的特征其實是作為“人”身份的設計師對抗作為“機器”身份的設計師的新希望。

當年艾可“開放性作品”的提出引導瞭歐洲後現代思潮,促進瞭當代藝術的重大發展。本次展覽我們站在視覺設計的領域重提“開放性作品”的觀念,我們並沒有呼籲放棄“技術”,恰恰相反我們是期望新技術帶來的是創作意義上的重組,我們在提醒創作者回歸“人與人”的感情,提醒閱讀者認知自己的身份積極參與再造作品,期待“創作者,閱讀者和作品”三者孕育新的生命力。這在當下這個信息時代即可行而又具現實意義。我們衷心期望“開放性作品”的觀點給中國視覺藝術設計一個新的思考方向。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董事長陳立民宣佈展覽開幕

2017上海視覺藝術設計展邀請瞭全球范圍內最具活力的視覺藝術設計創作者。他們在創作上勇敢的擁抱新的技術,思路寬闊且極具冒險精神,他們註重和閱讀者之間的交流關系,這些特質讓他們的作品從某種程度上平衡瞭藝術的開放性和設計的目的性。本次展覽的願望是進一步剝離其背景將它們放進美術館,讓每一位來到展覽的閱讀者能夠和它們對話,感受視覺藝術設計的魅力,並從中解構出屬於自己的作品體驗。

劉海粟美術館館長朱剛致辭

倫敦藝術大學副校長大衛·克羅教授致辭

策展人:許一兵 陳嶸

勝井三雄視覺靜電除油機藝術生涯致敬展

image003

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勝井三雄先生視覺藝術生涯作品回顧展。展出勝井先生的42幅海報作品和26套貫穿日本現代設計史的珍貴書籍設計代表作及部分視頻作品,創作年代跨越幅度超過40年。

勝井先生是最早在作品裡全面引入計算機技術的設計師之一,並由此形成瞭他獨創的色與光的設計語言——“Digital Texture”。從他1958年獲得日本第八屆日宣美大獎的作品《紐約的人們》可以看到,在那個沒有計算機的時代,他已開始嘗試用當時最新穎的印刷技術來創造獨特的視覺效果。曾任MIT多媒體研究所長的John Maeda曾感嘆先生比年輕人對計算機技術參與到設計中持有更開放的心態和觀點。這次有幸邀請勝井先生開設特別回顧展,在有限的空間裡精選展示瞭他設計生涯各階段的標志性作品,既有我們熟悉的多幅海報,也有先生在書籍設計中運用系統性語言的大量實踐。我們可以看到80多高齡的勝井先生在其設計生涯中對於視覺造型語言不斷的追求與創新。

全球視覺藝術設計25人展

來自全球范圍不同國傢地區極具活力的25位創作者,他們的身份混合:設計師、藝術指導、策展人、教育者、作傢等。他們被予以一個要求:回顧和展現自己的作品的開放性,它們是成組的、系列的,甚至是可以是被打亂的,但是要呈現出一種思考方式,一種源於自身對作品傾向的回顧。通過這些作品我們看到瞭這些優秀的視覺藝術創作者反應出瞭信息時代下“人的創作者”的身份特點,他們熟練的運用CG繪畫、攝影、影像、計算機生成等新的技術工具,創作上極具冒險精神,同時敏感的關註閱讀者的體驗,開放而不失藝術感,他們交織出瞭視覺藝術設計在這個時代下的新價值。

參展藝術傢名單:

Craig Karl/紐約 倫敦Catherine Griffiths/奧克蘭Sean Hogan/墨爾本G?tz gramlich/海德堡Yvette Shen沈達/哥倫佈市Jaemin Lee/首爾Jason Little/悉尼古平正義/東京Tnop Wangsillapakun/曼谷Tin Ed /紐約 墨爾本李唯一/倫敦朱子蓬/紐約李根在/臺北羅曉騰/香港廣煜/北京夏巖楓/北京孟鑫/上海張周捷/上海SuperNature/上海 馬來西亞杜欽/上海陳嶸/上海XUXU/上海

界面的延展-動態海報藝術設計展

界面的延展:動態海報藝術設計展,特別邀請瞭來自大中華地區活躍在一線的優秀設計師和專業院校師生的動態文字與圖形設計作品,他們的創作基於這種豎向的“屏幕類海報”形式體現瞭平面視覺數字化的趨勢和藝術設計在界面的延展。這些作品受到技術與文化的雙重驅動,其混合性既體現在超媒體的特征上,也體現在設計語言的表現形式上,數字媒介天然具有的拼貼、混合、透明、變形、動態等等能力,使這一領域成為前沿設計的實驗陣地,對於視覺/文字語言的塑造不可避免地成為超越語言本身或作者原有意圖之上的工作,設計師的工作重心前移,從以往的手工藝從業者一躍成為內容的策劃者、建構參與者,日益成為塑造大眾文化景觀的重要力量。

參展設計師名單:

LxU魏婷婷/北京曹琦雯/北京陳博/北京金希/北京許禮賢/深圳高少康/深圳廖波峰/深圳another design/深圳朱徳才/深圳張昊 焦陽/深圳張衛民/深圳陳正達/杭州李軼軍/杭州吳煒晨/杭州俞佳迪/杭州周峰/杭州龔嘯/杭州瞿振超/杭州冀皓天/杭州林莊祥/杭州丁峰如/寧波虞惠卿/上海韓文斌/上海饒正杉/上海段智華 IN Dae Hwang/上海薛冰焰/南京王遠(宿遷)
特別鳴謝:胡雪琴許禮賢李軼軍

D AD2017獲獎作品展

D AD是世界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設計獎項,它是業界最難拿的創意獎之一。它堅持秉承的是讓精英創作者作為評審的主視角而故意避開廣告主,贊助商,品牌商的影響。所以自1962年以來它評選出來的獲獎作品幾乎都成為瞭創意業界的標桿作品。如同展覽主題探討的開放性作品觀念,D AD的堅持提醒瞭創作者在商業設計作品上的對藝術,審美及閱讀者的尊重。從D AD2017獲獎作品來看,社會使命感成為創意者群體新的開放性主題。

“設計對話”SIVA設計教育成果展

從古人手上的石斧到今天掌上的iPhone,設計的發展進程折射出人類文明發展的光芒,體現瞭人類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前進。

SIVA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始終堅持國際化辦學思想,始終堅持國際視野下的設計教育理念,不斷拓展國際合作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多年來,設計學院與世界諸多名校開展瞭豐富的教學合作交流,這些教學活動不僅促進瞭不同國傢師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瞭解,而且有力的推動瞭設計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給合作各方帶來瞭實實在在的教學收益。文明要對話,設計要交流,設計教育要在全球化語境中不斷自省、俱進。

“設計對話”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學院圖形交流設計專業與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設計學院視傳與信息設計專業聯合設計項目展;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優秀教育成果作品展。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2月13日。
8BF7E025AD0EA42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lv159v4k7 的頭像
    vlv159v4k7

    長知識的大樹

    vlv159v4k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